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学术活动>> 讲座>>正文内容

探讨“文化缺省翻译补偿策略与方法”

以 “文化缺省翻译补偿策略与方法” 为主题的博士论坛于10月30日下午在广外六教A421翻译学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论坛由曾利沙教授主持,2014级高翻学院博士生邵星宇主就该主题作了发言。参与论坛的有来自广外高翻学院和商务英语学院的博士生、访问学者以及中青年教师约18人。两个小时的论坛气氛活跃,与会人员均表示此次论坛内容精彩,深受启发。

论坛上,邵星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文化缺省翻译补偿策略的研究成果和局限,认为文化补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但现有研究较泛化,大多是经验之谈。他就文化补偿的类型和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分享了他对该项研究的一些新想法。

博士生邵星宇作主题发言

曾利沙教授对邵星宇的发言进行了肯定,并给予了点评。他指出,博士生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要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厘清现象背后的理论认识。若对翻译中文化补偿的研究感兴趣,就要突出研究的理论方法论及其原理性认识。他认为,博士生做的是“学-术-研-究”。学,即学习那些通过前人的经验感性和理论感性所沉淀、建构出来的概念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术,即指解决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若大家都能直观感性认识的“方法”就不是方法;研,即分析甄别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关系特征;究,即剖析解释对象运作之“道”或对其区间性规律加以定性概括,体现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曾利沙教授接着借题发挥,作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补偿策略—基于图式理论的在线审美体验机制”的主题发言。他认为,文学文本阅读目的是审美体验。文学作品中有缺省、空白、召唤结构等典型文本特征,故文学语言是不自足的,需要读者参与意义建构。就翻译而言,译者在处理缺省现象时需明确原文文化缺省的性质、文化缺省在文学翻译中有何种审美价值、文化缺省中原作者的艺术意图或艺术手法以及如何最大限度使译文读者获得相应的美感享受等问题。他区分了“在线审美”和“离线审美”两种审美体验。“在线审美”指不使用脚注、尾注等注释形式进行处理的翻译方式。如何把握“在线审美”和“文化缺省补偿”的“度”便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曾利沙教授指出,图式理论能从理论方法上较好地解决这个“度”的问题。他选用文学作品中的三个典型案例详细阐述了目的语读者认知中图式的触发与建构形态、图式结构在文化缺省补偿中的翻译机制及其理据性和可操作性规律。最后,他总结了几个研究要点:1)剖析要细致深透;2)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相结合,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3)语料选取要典型,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4)研究要有理论深度,不能满足于经验总结,要让研究成果在学界赢得“回头率”(即被引率)。

曾利沙教授阐释文学翻译的文化补偿策略与认知机制

曾利沙教授极具智慧且诙谐幽默的发言赢得了在场每一位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在提问环节,有访问学者问到如何定性概括语料的问题。曾利沙教授说道,这种bottom-up的研究有一定难度和挑战,需要透过语言现象概括其本质并形成新的概念认识,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概念思维和科学思维。这些思维能力是博士生和硕士生普遍缺乏的能力,需要经过严格地思维训练才能达到。他鼓励在场的各位博士生和访问学者将研究当作乐趣,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做到乐在其中。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清华方琰教授汕大谈英语写作教学
下一篇:丛国玲在广外举行商务翻译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