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学术活动>> 讲座>>正文内容

罗选民教授做客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详解话语认知与文学翻译

  3月28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迎来了本学期密集系列讲座之六。

  来自清华大学的罗选民教授为华工外国语学院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话语认知与文学翻译”的学术讲座。广东省翻译协会领导、学院主要负责人钟书能教授、副院长韩金龙教授、颜学军教授、罗世平教授及广大教师、研究生一同聆听了本次讲座由华工外国语学院刘洊波教授主持。

  罗选民教授现为二级教授、清华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杰出人才、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秘书长;其著译包括《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话语分析的英汉语对比研究》、《耶稣基督的上帝》等十余本。


  主讲人罗选民教授

  罗选民教授首先阐述了语言学家博格兰和德雷斯勒提出的七项语篇标准,即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罗教授指出如果这七项话语标准未得到满足,交际就无法进行。但罗教授认为七项话语标准分析并非完全是动态的和系统的,在此基础上罗教授提出了一个话语的火箭图形建构模式,以期对话语进行动态分析。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罗教授以浅显易懂的实例对其讲座内容进行了解读。他说,《苹果日报》能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大众的认可并一路走红,是因为其创作人通过艺术和吸引眼球的语言,使其成功登陆台湾地区。罗教授通过分析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刷墙片段,将小孩的认知能力、单纯和幼稚诙谐展现的淋漓尽致。他认为,话语文学强调的就是合适性,那些我们眼里的语法错误正是小孩单纯可爱的体现。罗教授还对比分析了杨宪益与霍克斯对《红楼梦》中薛宝钗“咏蟹”诗的不同翻译,他说霍译虽然语言优美,可读性强,但离作者意图较远,缺陷明显;杨译虽显得拘谨,但贴近原文,就表达中国文化精神而言,稍胜霍译一筹。

  演讲结束后,与会教师、研究生就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意使用的语法错误等问题与黄教授展开了交流互动。针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罗教授耐心的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答。罗教授语言生动平实,诙谐幽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西方文化讲座
下一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生校内公开学术讲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