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译界资讯>> 国内>>正文内容

上海翻译技术沙龙第18期活动在上海顺利举行

2016年12月17日,由上海翻译技术沙龙主办,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上海翻译技术沙龙第18期活动在我校邦建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沙龙活动围绕“翻译·创新·本地化”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对“本地化”进行了积极探讨。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语言服务企业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另有近300名网友通过直播在线观看了这次活动。上海省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副院长何绍斌、翻译系主任宋志平等多位院领导莅临活动现场。


  外国语学院尚新院长致欢迎辞。尚院长表示,非常欢迎上海翻译技术沙龙来到美丽的上海海事大学,在信息化时代探讨翻译技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信息化时代也对翻译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勉励在场的同学们借助翻译技术提升自身翻译功底。上海翻译技术沙龙发起人、同济大学李梅教授对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感谢,并对2016年度上海翻译技术沙龙的历次活动进行了回顾,对2017年的沙龙活动做了展望。


  第一场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宋志平教授主持。来自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的青年教师陈梅玥做了题为“航海专利本地化——MTI实践”的讲座。陈老师首先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接的中国航海学会航海专利本地化项目。该项目是外国语学院的特色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有3年的历史。项目规模由最初的800条专利发展至2016年的1500条,每条专利约2000-5000字,每次项目时间控制在3-4个月。整个本地化项目流程分为专利遴选、格式转换、翻译和推广四个阶段。通过该项目的实践锻炼,外国语学院全体MTI研究生、部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部分翻译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均有了较大提升。陈老师认为,正是借助于翻译技术,本地化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负担大大减轻。

 

 

陈老师就航海专利本地化项目中翻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说,接到项目时,学生会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CR)工具进行格式转换,利用软件进行术语提取、制作术语库。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把思考过程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译者注”,为MTI学生进行翻译项目实践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一手材料。学生还利用“MT+CAT+PE”的翻译模式提升翻译质量和速度。翻译完成后,学生利用软件“外部审校”功能进行译文审校修正,从而便于指导教师批改学生译文。每次项目结束后,学生进行术语库、翻译记忆库的语料管理,供今后的航海本地化项目使用。


  第二场讲座由新华翻译公司总裁孙辉主持,博芬软件(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杰结合公司业务做了有关“本地化创新”的演讲。博芬软件(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专业软件本地化公司,主要业务涉及软件及相关IT产品的国际化和本地化、本地化测试、技术文档翻译以及桌面排版等。赵总从“本地化行业的兴起”、“国际业务面临的挑战”、“为什么要创新及如何创新”、“MT(机器翻译)到底带来的是什么”、“业界急需哪些人才”等不同角度对本地化创新进行了解读和探讨。讲座结束后,赵总还就国际营销人才素养、CMS(内容管理系统)、投资人眼中的好项目等问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友好互动。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陶友兰教授对两场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她总结说,玩转翻译离不开技术,本地化离不开文化,正是因为有了高校教师、学生和业界代表的共同参与,上海翻译技术沙龙才能根深叶茂,越办越成功。最后,她对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老师和志愿者团队为承办此次活动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至此,本次沙龙活动在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2016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北外举行
下一篇:广东省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外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