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译界资讯>> 国内>>正文内容

华工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翻译学研究前沿论坛”

2017715日,首届全国翻译学研究前沿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多功能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外语》和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80余所高等院校、翻译业界的15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论坛议题涵盖了社会翻译学研究、认知翻译学研究、翻译过程研究、语料库翻译研究、中西译学批评研究、应用翻译及翻译教学研究等译学研究热点。

 

论坛现场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吴业春代表学校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各位代表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最新发展,充分肯定了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认为本次论坛的举行将会进一步推动翻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和融合,助力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我协副会长、华工外国语学院院长钟书能教授代表主办方向参会代表介绍了论坛的筹备情况以及华工外国语学院的发展概况。

 

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胡开宝教授、浙江大学程乐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钟书能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马会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孙平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许明武教授、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出席论坛并在主会场做主旨报告。

 

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以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之沿革与方法为题,系统回顾了翻译传译认知研究的发展沿革,指出其主要研究路径及方法为心理语言学、行为科学、神经认知科学、语料库研究法。

 

李德凤教授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胡开宝教授做了关于莎士比亚戏剧汉译风格比较研究的主旨发言。胡教授以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平台,在考察莎士比亚戏剧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中汉语语气词应用总体特征基础上,对于莎士比亚戏剧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翻译风格的差异做了深入比较。研究发现,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本在汉语语气词应用上所呈现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译者所处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

 

胡开宝教授发言

 

浙江大学程乐教授做了关于法律翻译:社会符号学阐释的主旨发言,认为法律翻译是法律运行机制下的语言转换,面临法律与语言体系的双重制约。法律是一种符号,而构成该符号的法律语言发挥着特定的功能。这个特定功能是指通过探寻法律符号意义的过程,理解法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社会符号学可以为法律翻译中的等价性的理论探索提供新的视角。现实中法律翻译往往受到话语环境和话语使用群体的制约。以社会符号学为理论框架,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为法律翻译实现等价性提供了指导依据,另一方面从语义参考方案、法定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区分、语言元功能等策略来探究法律翻译的复杂性。

 

程乐教授发言

 

我协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钟书能教授做了关于论话题链在语篇翻译中的统摄作用的主旨发言。钟教授指出,话题链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英语中或以零形或有形的手段统摄整个篇章,造就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英语各自不同的篇章衔接与连贯形式与文体风格。钟教授以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篇章英译为例阐述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提出对话题链进行解构与重构是汉英篇章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理论观点。

 

钟书能教授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会娟做了关于对翻译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的主旨发言。马教授指出,自霍姆斯提出建立一门新学科“翻译学”并初步勾勒出翻译学的学科框架以来,翻译学研究在中西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马教授基于大量期刊数据,分析了当代西方翻译学版图的变化,探讨了霍姆斯翻译学构想图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翻译学研究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马会娟教授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孙平华教授以论翻译在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为题,认为翻译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凸显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孙教授指出,我国的文化战略思想为构建我国的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南;翻译的跨学科特色为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划定了蓝图;中国文化思想走向世界的翻译路径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翻译在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更多的翻译专家在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孙平华教授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许明武教授以基于《天工开物》英译本的科技典籍重译研究为题,辨析了重译的名称和内涵,并肯定科技典籍重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许教授重点以李乔苹英译《天工开物》实践为例,探讨了其重译《天工开物》的社会、历史和个人因素。

 

许明武教授发言

 

扬州大学周领顺教授做了以葛浩文式意译为题的主旨发言,认为“葛浩文式意译”既包括译学界所说的“直译”,也包括文化层面上归化的做法,是除了“死译”、“硬译”外的所有翻译形式。根据连续统的观点,周教授把“葛浩文式意译”进行了层次性划分,论证了葛浩文“忠实”、“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在作者和读者间所进行的平衡努力。葛浩文是中国文学外译的成功者,对“葛浩文式意译”的发现和研究,有利于中华文化更有效的传播和翻译批评学科的健康发展。

 

周领顺教授发言

 

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做了关于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路径:系统性与现实性的主旨发言。傅教授认为,鉴于翻译的复杂性,借鉴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研究推陈出新的必然出路。近二十年来,比较文学、文化研究极大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相比之下,继其之后兴起的社会学翻译研究却显得较为乏力,对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缺乏有效的借鉴与融合。目前翻译研究领域对“为什么要借鉴?如何借鉴?借鉴什么”三个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由此导致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未能彰显其应有的解释力及现实性。傅教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反思了霍尔姆斯以来的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现状,基于学科学理论廓清研究边际,探讨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其系统性框架。傅教授指出,建构系统性的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框架体系,对于分析解释、进而指导翻译实践及翻译教学具有必要而且迫切的现实意义。

 

傅敬民教授发言

 

论坛的协办单位上海佑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UTH国际)、Atril SolutionsDéjà Vu的负责人向参会代表介绍了语言服务业及翻译技术平台的最新发展。

715日下午,本次论坛的三个分论坛(中西译学批评研究、应用翻译与翻译教学研究、文学翻译及口笔译实证研究)在外国语学院422502503三个分会场同时举行。30余位专家在分论坛宣读了论文,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参会代表踊跃发言,研讨气氛热烈。

论坛闭幕式由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主持,我协副会长、华工外国语学院院长钟书能教授代表主办方向各位与会代表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与美好的祝愿。

本次论坛为翻译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不同译学研究路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分享心得、探讨问题,进一步促进了翻译学科的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华工外国语学院学术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对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中医英译专家欧明去世 曾主编《中医大辞典》
下一篇:暨大翻院召开第二十九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评审策划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