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译界资讯>> 广东>>正文内容

【新会员动态】 同声传译 心灵的温度

 

陈利娟同传现场

 

 

会议现场

 

 

列宁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近来社交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外界对同传行业未来的强烈质疑。该文标题为《同声传译即将消亡!》,其“即将”二字,不仅给人营造一种紧迫感,还特意在末尾用了惊叹号!笔者也曾担任数场会议的同传译员,乍一看,觉得有些好奇,遂点开文章,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认真读完。只觉得该文荒唐可笑,纯属哗众取宠,不免贻笑大方。

笔者认为,公众对于这种错误知识的盲目跟风,究其原因,除对同声传译这个行业欠缺了解外,也是因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情况了解有限。但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如果研发机器人的初衷,是赋予它们思想与思考能力,那么它们首先应该学习的,当是谦虚的精神。仅凭着大学英语六级的水平,就趾高气昂地公诸于世,扬言要取代同声传译,我想这并非机器人的初衷。只可惜它们尚且没有思想,无从表达,只能任凭宣传炒作者绑架它的意图。

有关同声传译即将消亡的这篇文章,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不仅阅读量超过了10万,连点赞的人数都超过了900人。根据数据显示,全球专业的同传译员人数尚不足2000人,而全中国的同传译员,应该还不足900人。当然,我相信没有一位真正的同传译员,会去给这篇逻辑漏洞百出的文章点赞!

的确,《圣经》里说,上帝造就了“巴别塔”,打乱了世间的语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圣经》只是基督教的圣书;伊斯兰教的圣书为《古兰经》;佛教的经典为《大藏经》;连宗教尚且未有统一,又何以妄断一部翻译机就可以统一语言!况且,就连基督教也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圣经》也分为《旧约》与《新约》,各中复杂,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明。而英语也有口音、方言、语域、修辞手法之分,要精通这门语言,实在难如登天?就连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立的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的世界语(Esperanto)至今都仍未普及开来。想要重塑语言规则,又谈何容易?

笔者看到这里,也点开了视频,“观摩”了科大讯飞这款“晓译翻译机”的同传示范,实在瞠目结舌。视频中示范的分明是交传,文章标题却如此醒目地断言同传即将消亡,岂不是自相矛盾?大凡业内人士,都知道翻译根据工作性质可分为口译与笔译,口译根据工作模式又分为同传与交传;就连同传也可以细分为戴设备的会议同传与无设备的耳语同传。笔者写到这里,实在觉得难以下笔,该文章连对翻译行业的基本认知都没有,就在大肆宣扬错误的知识。而更令笔者寒心的,是居然有这么多人围观点赞,扩散转发!

再往下看,实在不忍卒读,该文说“晓译翻译机”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六级的水平,可以做你便携的翻译官。按照这个逻辑,那任何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都可以做同声传译,这样看来,那中国的同声传译早就已经遍地都是,同传服务也早就已经是白菜价格。既已如此,科大讯飞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发这样一款翻译机,取代毫无价值的服务,难道是大智若愚?

在笔者看来,公众(尤其是外行人士)如此信服该文章,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恐惧。回顾历史,科技的发展已经取代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这无疑造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慌。在此大背景下,向来神秘的同传行业被推至风口浪尖,成了众矢之的。或许对一些因循守旧,止步不前的人而言,当所谓的高端专业人士也饭碗不保,那么自己的不学习、不努力与不创新,也是情有可原的。而真正地了解一个行业,需要倾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故而真正的专家,寥寥无几。

既然如此,那笔者不妨借此机会说说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可分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而目前,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并且一般认为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可观的成就。强人工智能的研究则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根据其发展程度,人工智能又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阶段。据专业机构报告:当前人工智能处于感知智能阶段,认知智能是下一个突破方向。 根据Gartner 2015 年发布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来看,人工智能应用普及还需时日。目前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应用的产业化程度最高,其中语音翻译、机器学习、自然语言问答、手势控制等技术成熟度较高,处于商业应用化阶段;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顾问正处于期望峰值;虚拟个人助理、 民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还处于预期上升阶段。未来的 5-10 年间,感知智能将逐步普及, 但认知智能的突破尚不明朗。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距离达到赋予机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时日还遥遥无期。那这跟是否能取代同传又有何关联?

相信大家都会同意,人是有意识与思维能力的,那也就意味着,同传的对象,即业内所说的讲者,是有意识与思维能力的。不仅如此,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有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讲者也是如此。每位讲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过往经历,对各自行业独到的见解,各自的口音,各自的幽默感,各自的肢体语言等,不一而足。这就要求译员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体现在专业术语与行业知识,也体现在从长期生活经验中累积下来的判断力与应变能力,即我们所说的弹性。如果机器尚且连意识与思维能力都没有,又何来随机应变这一说?

    不仅如此,同传因为有着及时性的特点,要求译文与原文几乎同步,这也要求译员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且对两种语言句式的差异了然于心,确保译文通顺连贯,逻辑清晰。而“晓译翻译机”的反应速度,连普通交传的速度要求都达不到,又如何能实现同步翻译?

此外,大凡使用到同声传译服务的活动,要么是高端国际会议,要么是专业的国际培训,要么是跨国企业的年会等,发言人要么是政界的领袖,要么是行业的专家,抑或是学界的泰斗,抑或是成功的企业家等等。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凡上档次的活动,讲者都是人群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试问,这茫茫人海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在思想与建树上企及那样的高度?

翻译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To be a good translator, you have to 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要做一名优秀的翻译,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还要有特定领域的知识深度。)惟有广度与深度的有机结合,才能做到身经百战而游刃有余。

我相信,当一位同传译员将Know thy self, know thy enemy. A thousand battles, a thousand victories.”翻译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时,观众会对讲者肃然起敬;而当翻译机蹦出“知道你的自我,你的敌人,一千年战役,一千年的胜利”时,打瞌睡的观众也要笑醒。

老子有言:“大道至简”,一国的文化精髓总是浓缩在简单的词句之中,可长可短,可简单可复杂。英国政治家丘吉尔也曾说:“Out of extreme complexities, extreme simplicities emerge”. 极繁好比极简,繁中有简,简中有繁。这与道家“大道至简”的思想不谋而合。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原来不同文化之间,如此相似!而翻译人员的使命,就是找准这个相似点,求同存异,加深国与国之间、区与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当然,笔者无意批判翻译机本身,具备简单翻译功能的机器确实会给出国旅游的人们提供诸多便利,但动辄抛出同传要消亡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实在让人义愤填膺!三思之,但凡掀起舆论,都是一种宣传。不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负面宣传,所以,笔者在朋友圈转发该文并予以批判后,思前想后,还是删掉了。

富兰克林有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而传播错误的知识,不仅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还误导了别人,致使其与真理渐行渐远。而人生于世,自小便接受教育,无非是希望无限接近真理。错误知识的传播,实在是一种罪过。

至于该文最后提到的,只有有温度的服务,才不会被取代。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笔者是赞同这个观点的。但依照该文的逻辑,同声传译将被机器取代,也就是说同传是没有温度的服务,这一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每一位专业的同传译员,都在尽可能地再现讲者的一言一语,甚至一举一动。只要讲者有温度,译员就一定有温度;只要人还有温度,语言服务者就会有温度。

宋代词人苏轼曾言:“高处不胜寒”。诚然,曲高者,和必寡。优秀的人总是孤独的。

但我也相信,通过沟通交流,加深理解,群众的眼睛依然是雪亮的。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第七届广东省大学生翻译大赛在广财成功举办
下一篇:聚焦翻译人才培养,探索教师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