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学术活动>> 讲座>>正文内容

邢杰为广外翻译学子讲授贝尔曼“反向分析”理论

 

  5月19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院研修部系列讲座迎来新篇章。翻译学院教师邢杰以“翻译中的文本变形:从贝尔曼的‘反向分析’谈起”为题,于四教424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翻译学院研修生、研究生到场聆听。
邢杰介绍翻译中的文本变形
  讲座开始,邢杰首先对本讲的核心概念之一“文本变形”作了简要的介绍。他指出,文本变形关注的是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所谓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在没有理解和表达错误的前提下,不同译者对于词语、句法、翻译方法等的选择倾向。在他看来,翻译过程虽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但更多的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处理过程。
  接下来邢杰对贝尔曼的“反向分析”理论做了具体的阐释。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1942-1991)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理论家,拉美文学及德国哲学的翻译家,以其一贯的哲学立场而闻名译学界,主张摒弃翻译中的种族中心主义,反对通过变形、改编等方式对译本进行“本土化”处理。贝尔曼认为,翻译是对异质的考验:一方面,翻译通过把异质因素完全展现,建立自我与异质的关联;另一方面,翻译过程中,异质因素会被剥离出自身语境,因此翻译对异质因素本身也是一种考验。邢杰指出,贝尔曼倡导的“翻译的分析(analytic of translation)”是要讨论在任何翻译行为中都存在文本变形系统,文本变形系统的存在使翻译不再成为对异质因素的考验。而贝尔曼进一步把这种分析成为“反向分析”。而“反向”一词则表明,在贝尔曼看来,翻译中的变形力量虽无处不在,但却并不认为这些变形力量能够帮助翻译实现自身的目的。
  邢杰指出,从贝尔曼的观点来看,翻译中的变形力量已经内化于译者身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理性化、明晰化、扩展化、高雅化、质的减损、量的减损、破坏节奏、破坏深层意指网络、语言结构的破坏、方言网络和异国情调的破坏、习语和成语的破坏、多语表达的破坏等。并用大量的具体翻译实例对这些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邢杰指出,从这十二个方面结合翻译实例来看,就文学翻译尤其是小说翻译而言,翻译不是创作,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保留和体现原作的特征,这亦是对原作尊重的体现。
  讲座的最后,邢杰还强调,同学们在写论文和做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的结合,有理有据,才能让结果更具说服力,更有价值。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张辉教授为广州大学师生做讲座
下一篇:“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外语教育:责任与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