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学术活动>> 论坛>>正文内容

“外语与文化”--2013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举行

 

  2013年6月15日至16日,“外语与文化”--2013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承办。来自上海市学位办的领导和二十余所沪上及外地高校的研究生院(部)领导、老师、研究生代表和上海外国语大学200余名研究生同学汇聚论坛,围绕“外语与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在分享中碰撞学术观念,在交流中融合学术思想。 

  6月15日上午9时,“外语与文化”--2013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正式开幕。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上海市学位办赵坚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汪小玲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韩殿秀老师。开幕式由汪小玲教授主持。冯庆华教授首先为论坛致辞,他回顾了上外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学科现状,并着重强调了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的挑战下,上海外国语大学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而学术文化节的举办,正契合了这一时代背景,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更为立体、丰富、广阔的学术文化交流平台,让创新的思想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冯庆华副校长寄望参会研究生能够踊跃发言,认真交流,汲取智慧,启迪思维,把握学术研究之神韵,广纳多元文化之精华,勇攀专业知识之高峰。
  随后,上海市学位办赵坚博士向本次论坛致辞。赵坚博士在回顾我国研究生教育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时说道,研究生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已经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和未来高端人才的资源库,研究生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和人才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内容中的重中之重,为此,上海市学位办开展了一系列举措培养研究生创新与科研能力。研究生学术论坛,作为上海市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外语与文化”研究生学术论坛,秉承前三届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经验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跨文化、跨学科、复合型”特色和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对上海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外语与文化研究和发展已经并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赵坚博士对本次论坛寄予厚望,并希望与会研究生珍惜交流机会,刻苦钻研,努力成为具有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的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
  开幕式后举行了两场主题报告,由研究生部主任汪小玲教授主持。首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教授作了题为《语言、文化和国际问题研究》的精彩报告。杨洁勉教授在国际问题研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其语言尤其是英语造诣也相当精深。在报告中,杨教授引经据典、名人警句信口拈来,谈吐诙谐而又意韵悠长,给在座师生以深刻启迪。杨教授说道,语言不仅仅是一个表述,它是一个时代乃至几个时代的发展,其背后贮藏着深刻的文化底蕴,他希望当今学子能在掌握本国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外语学习,更好地为本国文化“走出去”服务。目前国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造成了许多新的现象、趋势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结果之一是文化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外语与文化间的紧密联系,外语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向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延伸。语言专业者需要有思想、重文化、学理论,而国际问题研究则是重要的连接平台和载体。杨教授特别提到,上外的朱威烈教授即是将语言、文化、思想、理论和国际问题研究有机结合的典范。要达到如此境界,杨教授指出了四点要求,在研究中必须专深、广博、勤奋并且具备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能力。“日月星辰,宇宙洪荒,人生有限,学业无涯”,杨教授最后鼓励在座师生共同努力,为中国之大国崛起做好软实力准备,使中华民族在现有层次更上一层楼。
  随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化与翻译》的精彩报告。柴教授风格亲切,温文尔雅,在多年翻译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熏陶下,他涉猎广泛、学识渊博,由浅入深、以点带面,阐释了在全球化环境下翻译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工业革命到世界市场,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与本土化并济的时代,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翻译也从最初的双语者伊始逐渐职业化和专业化,正是在全球化的特定语境下,翻译发展到后来建立了教育体系,成立了行业协会。在当前全球化形势下,信息得到广泛流通,交流能够实现跨地域,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对传统口笔译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口笔译采取的是面对面、纸和笔的方式进行现场的翻译和记录,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科技的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翻译过程当中,诸如视频通讯系统、数字翻译平台、人工智能等。日趋成熟的国际交流和融合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势必对翻译和译员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柴教授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现状,国际交往是全球化的特征之一,而全球化的特定语境则为翻译打开了职业化通道。中国的翻译职业化和翻译教育专业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在未来中国翻译应当走上职业化和法制化的道路,因为只有符合国际规范的翻译才能保证中国有效走出去。
  无论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杨洁勉教授,还是从事翻译研究的柴明颎教授,在学术研究中都致力于让中华民族更好地走向世界,当代学者的大家情怀,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翻译学博士论坛探索“口译期待产品的参数与测量”
下一篇:岭南翻译少龙周三论坛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