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协完成《味道中山》英、西语翻译及字幕校对工作
近期,我协与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翻译团队再次合作,圆满完成中山市电视系列片《味道中山》的汉英翻译工作。
协会一直积极致力于联络各高校优质资源,与华南师大外文学院已有过多次合作,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上乘的语言服务。作为协会的副会长单位之一,华南师大外文学院建院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在语言学、文学与英语教育方面一直保持优势地位。学院一向重视翻译学科的发展,早在2005年,就已经设立本科外事翻译方向,并于2011年正式设立本科翻译专业与翻译硕士(MTI)点,为广东省内较早设立该硕士点的院校之一。学院尤其注重翻译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全面结合,由翻译专业教师及翻译硕士组建强大的翻译团队,本着教研与社会服务结合的原则,积极与各类社会机构和团体开展合作,在协会的工作中日渐发挥重要作用。
不久之前,协会与华南师大外文学院翻译团队合作,为中山市小榄“菊花节”申遗项目提供英语翻译服务,取得了中山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本次中山市推出《味道中山》系列记录片,其翻译工作再次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出于对翻译工作的重视,外文学院指派翻译专业徐涵老师,日夜奋战,加班加点,在四日内完成全系列电视纪录片的汉英翻译工作。
本次翻译任务是电视纪录片《味道中山》(A Taste of Zhongshan)的旁白、文案及所有人物采访。全片共六集,分别介绍中山市各类传统美食及其相关的地理、民俗、历史及人文背景,可谓洋洋大观,是中山市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活动。电视片的拍摄风格,借鉴了时下大受热捧的《舌尖上的中国》,全片制作精良,语言风格优美、抒情,时时凸显地方特色,以传达“一方水土一方情”之意。原文创作者对于中山的深深爱恋,对于家乡的自豪之情,跃然纸上,配以各类美食及辛勤劳作的人民,其意境令人陶醉。
以上特点,加之文本形式为电视旁白,构成翻译的难点,即:一、再现原文之优美意境,而又不能使英语译文过于艰涩、复杂,以便观众之接受;二、推广独特的地方文化,而译文须读来清楚明了,内容上“存异”,而语言形式上却得“求同”。三、美食文化,涉及各种食材、烹饪方法及对食物的描述,既要准确,又要极富感染力。四、翻译文本,必须符合电视片中的画面要求,这又涉及到英汉语言语序、句式长短等方面的调整,以及与画面中内容同步等等。这四点,可谓本次翻译工作最大的挑战。
凭借扎实的英语写作功底以及对英汉文化交流的丰富经验,徐涵老师将翻译的传播学本质应用于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将本次翻译任务看做对英语母语读者的一次文化交流。在忠实观上,着重于文本功能的忠实,而不是形式上的忠实,避免出现死译,即语焉不详,虽译犹如不译的情况;在表达观上,为实现译文的广泛接受度,力求文字流畅、地道,读来令人会心。对于第二个难点,即独特的文化负载表达及意象,翻译原则是不盲目归化,亦不刻意异化。第三点,则不光对译者的语言基本功提出很高要求,更是对其文学素养及相关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至于第四点,则要求译者翻译时对照电视片内容,增加了翻译强度。
经过徐涵老师的辛勤工作,本次翻译任务得以圆满完成。翻译的质量及风格都得到中山方面的高度认可。协会对于徐涵老师的工作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感谢华南师大外文学院对于协会工作一直以来的支持,期待以后与外文学院进一步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