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广东省翻译协会网站>> 学术活动>> 讲座>>正文内容

孙艺风做客暨大翻译学院名家讲座

  6月29日下午,应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邀请,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孙艺风教授做客翻译学院名家讲座,以“Empowering Translation”为题,在暨南大学第七届翻译大赛颁奖大会之际,为校区师生作了一场精彩有趣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暨大翻译学院院长赵友斌教授主持,近三百师生聆听了讲座。

 

孙艺风教授


  从讲座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到孙艺风教授对于译者地位的鲜明立场。“译者主体性”是翻译界争论的重点之一,而孙教授则坚定认为译者应该具有翻译主体性,主张译者不应该只满足于从属和边缘地位,并引用了本雅明的观念来阐明这一主张:如果说原文是一个花瓶,那么翻译就是把这些花瓶的碎片重新拼凑起来变成“译文”,而还原出一个拼凑起来的“花瓶”比原来制作一个完整的花瓶所花的功夫要多得多,难度也更大。同时,碎片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要求译者将其重新妥善地拼凑,不一定能完全粘贴上去。但凡译者翻译得不好就只能受批评,而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有时候是因为原文本身就存在问题。同时,翻译就是要应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各种冲突,整个翻译过程充满了各种张力和不确定因素,很多时候会面临“不可译性”的困境,无法完全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


  孙教授还提到了本雅明的“纯语言”观以及“透明翻译观”来为译者正名,因为“纯语言观”挑战了翻译中传统的“忠实观”和“原文至上观”,解构了译者的边缘地位并构建了译者的重要地位。当然,他也为我们阐释了 “相似(likeness)”、“他者(otherness)”等重要概念。
孙教授在讲座中还为听众提供了翻译实例的讲解,所选例子皆出自于《聊斋志异》、《鹿鼎记》等作品以及其他的笑话段子,在场师生听得津津有味。孙教授告诫同学们:翻译水平的高低很多时候反映在细节上,所以平时应该扎实双语基础功底。

 

                                                                                  讲座现场
 

  在讲座过程中,孙教授紧紧地围绕着自己的主题,对翻译领域相关理论家的观点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在场师生们享用了一场学术理论的盛宴。在场师生不仅从孙教授的讲座中再次提高了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中深刻感受到了他的学术和人格魅力。

  备注:
  孙艺风,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翻译系教授暨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暨南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及跨文化与翻译研究所名誉所长、暨南大学翻译学院客座教授。先后在南京大学、卡迪夫大学、西敏斯特大学、剑桥大学、莱顿大学和牛津大学等校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 (IATIS) 副主席,英国广播公司 (BBC) 英语教学节目主持;现任国家级重大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及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学术成果包括: Translating Foreign Otherness (英国Routledge出版社) 、Translation and Academic Journals(英国 Palgrave Macmillan 出版社)、Translations: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英国 Multilingual Matters 出版社)、Fragmentation and Dramatic Moments(美国 Peter Lang 出版社)、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Modernity(德国 De Gruyter出版社), Cultural Exile and Homeward Journe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文化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和《视角、阐释、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等。曾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纽卡斯尔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及内地几十所高校讲学。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
上一篇:王宁教授暨大外院讲座纪要
下一篇:黄忠廉教授做客"外语名家讲坛"